综合新闻

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专家组赴吐鲁番地区、第十师调研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发布时间:2025-08-20浏览次数:10

草地生态系统对我国生态安全意义重大,然而受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新疆大面积天然草地出现退化现象,生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国家自2011年起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经过两轮实施,已使38.1亿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生态状况持续恢复。2021-2025年第三轮政策延续了补助标准,旨在进一步巩固生态保护成效。

为深入了解该政策在新疆的实施效益,2025年7月10日至31日,由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张凡凡教授、黄嵘峥副教授等组成的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专家组,赴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4团开展调研工作。期间,专家组重点关注政策资金发放等情况,仔细查阅相关台账,调研范围涵盖8个连队、村庄,涉及80户牧民,并实地走访了8户牧民,获取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座谈会

 

第十师北屯市“草场禁牧”调研座谈会

调研过程中,专家组分别参加了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座谈会和第十师北屯市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在指挥控制中心召开的“草场禁牧”调研座谈会,就政策实施细节、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从调研情况来看,吐鲁番市两县一区与北屯市184团的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资金均已按规定落实发放。牧民们将所获补助合理用于畜牧生产和补贴家用,例如购置优质品种、改善生活条件等,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升,草原生态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

第十师184团2连牧区职工柏福祥的话语道出了当地牧民的心声。他表示:“草原是祖辈生活的家园,守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更是生存的根基。我们会严格恪守‘草原禁牧’规定,用实际行动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这充分体现了牧民对草原的深厚情感以及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坚定决心。


184团二连养殖小区牧民调查

展望未来,随着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持续推进与不断完善,加之各方的共同努力,新疆草原生态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广袤草原焕发勃勃生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张凡凡、孙颖超、李昌昊

摄影:孙颖超、李昌昊

审核:郭玉堂、王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