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南疆农户点赞石河子大学:“听得明白、用得上”的饲草种植课来了!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10

  为深化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由学院教师何虹稣组织,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联合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于2025年5月17日通过线上平台举办“丝路草堂”绿色种植技术培训会。本次培训采用“专家讲解+逐页方言翻译”模式,从零基础到关键技术全覆盖,让复杂的种植技术变得通俗易懂,吸引阿合奇县及周边80余名农户参与,为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院校专家领衔,全链条技术赋能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旭哲副教授作为主讲专家,结合学院多年科研成果与南疆生态特点,系统讲解了青贮玉米高效种植技术体系。培训内容覆盖选种—播种—土壤管理—田间管护—收割全环节,重点解析了不同海拔、土壤类型下的品种适配策略,以及水肥管理的关键节点。王旭哲副教授强调科学种植的核心是看天用地——南疆春旱期需注重保墒播种,生长期需精准调控氮磷钾配比,才能实现单产与品质双提升。

 与此同时,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侯钰荣研究员分享了饲用燕麦种植技术,重点推介了经多年试验示范的抗旱、抗寒高产燕麦品种,其特性与阿合奇县冷凉干旱气候高度契合,为当地饲料本地化生产提供了新选项。

方言翻译“搭桥”,沟通零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在培训过程中,每一页课件讲解时,都有熟悉南疆方言的技术人员同步进行翻译,将“土壤墒情监测”“氮磷钾配比”等专业术语,转化为农户日常交流的“土话”。这种“专家讲解+逐页方言翻译”的创新模式,让农户们直呼“一下子就听明白了”,真正实现了技术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无缝对接

答疑+长效服务,护航技术落地

 在问答环节,农户围绕春旱保苗技术”“盐碱地改良施肥方案等实际问题踊跃提问,两位专家结合田间案例深入浅出解答,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接地气的生产指导。培训结束后,学院何虹稣老师牵头建立南疆饲草技术交流群,安排专人提供后续技术咨询与远程指导,确保理论培训—实践应用闭环落地。

校地协同创新,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副乡长苏来曼・米吉提对本次培训给予高度评价石河子大学的技术团队不仅带来了能听懂、能用上的实用技术,更教会了我们看天看地管庄稼的科学思维。后续乡里将联合学院开展田间示范,让新技术在地里长出来,让农户钱包鼓起来’。”

 此次培训是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科技支农系列活动的缩影。近年来,学院依托自治区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向南疆输送优质品种与配套技术,通过理论授课+田间实训+长效服务模式,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助力农户实现降本增效—产业升级—生态优化多重目标,为边疆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文图:何虹稣

复审:聂存喜

终审:盛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