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前兵发布时间:2024-09-03浏览次数:10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皮文辉研究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杂志(中科院2区,IF:4.9)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基因编辑技术在绵羊育种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研究不仅证实了电穿孔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绵羊体外受精(IVF)合子中的高效性,还成功培育出了肌肉抑制素(MSTN)基因敲除的绵羊。
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1. 成功构建了一个稳定的绵羊体外受精平台,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发现电穿孔过程中存在阈值现象,这对于优化电穿孔条件、提升基因编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通过预先孵育Cas9蛋白和sgRNA,显著提高了基因编辑的突变效率。
4. 实现了寡核苷酸单链的精确导入,这对于控制基因编辑的精确位置至关重要。
5. 利用优化的电转染参数,高效地将Cas9 RNPs递送至绵羊合子,获得了高的囊胚发育率和基因突变效率。
6. 将基因编辑后的囊胚移植至受体绵羊,并成功诞生了MSTN基因敲除的公羔羊,这证明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际动物育种中的可行性。
这项研究不仅为动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范例,还为深入探究MSTN基因在绵羊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模型。这对于提升绵羊的生产性能,包括肌肉生长和肉质,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同时,这些成果也为其他动物的基因编辑和育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指导。
受体母羊和羔羊74日龄图片
本研究在兵团科研项目和石河子大学人才项目的资助下得以顺利开展。同时,我们也深表感谢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试验站以及新疆农垦科学院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这些机构的资助与支持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是这篇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论文的第一作者由动物科技学院的皮文辉研究员和冯广余老师共同担任。同时,动物科技学院的皮文辉研究员与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周平研究员担任了论文的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mdpi.com/1422-0067/25/17/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