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科人物

“三下乡”践行兵团精神,“产学研”铸就屯垦戍边魂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发布时间:2022-08-09浏览次数:188

    近日,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三下乡”活动,该活动自2011年始,至今已连续开展了11年,以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卫生下乡为载体,服务基层畜牧业为核心,围绕牧草生产加工、家畜养殖、智慧畜牧业等方面开展。动物科技学院形成了一大批深入农村基层、热情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重要力量。“三下乡”活动日益成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民心工程,成为深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自治区优质饲草体系专家张凡凡副教授带领的“三下乡”团队根据多年在新疆的科技服务经验,发现畜牧业与草产业发展极不平衡,阻碍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团队将目光聚焦在了基层饲草料加工技术推广及秸秆饲料化利用服务方面。团队多年来前往塔城、阿勒泰、喀什、和田等地,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就种养结合、牧草生产加工及农副产品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为基层单位的实际生产困难提出解决方案。

  张凡凡指出“新疆地区客观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模式等问题,严重挤压了饲草生产空间,导致牛羊养殖所需粗饲料存在巨大缺口。据资料统计新疆每年粗饲料总量约5600万吨左右,其中农作物秸秆(约2800万吨)和农副产品(约880万吨)占到总量的60 %以上。因此针对目前新疆畜牧业现状,充分合理的挖掘非常规粗饲料资源是缓解粗饲料短缺的主要方式;同时应从现有农业种植上要饲草,加强对农业废弃秸秆的循环利用。”

    据了解,我国秸秆年产量约8亿吨,秸秆作为可再生农业资源来源丰富,居世界之首。秸秆高值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是中国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中的重要内容。2021年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秸秆作为农村重要的固废资源,推进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对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地区秸秆资源丰富,用作牛羊养殖常年价格居高(1.2元/kg以上),但普遍利用率低下,需要从不同层面上完善加工技术体系和产业模式。

    张凡凡团队不仅针对优质饲草进行高产栽培和饲料化加工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且在非常规农业废弃物资源葡萄枝叶、葵花杆、瓜秧等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因地制宜的构建了农业废弃物利用新模式,创新性开拓农业大循环市场,为农业废弃物利用做出了典范。张凡凡带领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基层畜牧业草料缺乏实际问题出发,切实解决群众问题。

    多年以来共开展专题讲座30余次,南北疆建立饲草示范基地15个,累计2000余亩,技术推广示范户40余户,累计加工各类饲草30万吨。张凡凡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将课堂放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新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三下乡”多个实践团队在南北疆各地开展技术服务,动物科技学院全体师生将热情和青春洒向新疆大地,践行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继往开来传承兵团精神,呕心沥血培育屯垦戍边人。


图文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