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动物医学专业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发布时间:2020-09-03浏览次数:1234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始建于1959年,经过几代人60年的艰苦努力,已成为新疆实力雄厚的国家级特色建设的动物医学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和实践适应社会发展的兽医领域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兽医临床专门人才、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7.1.1研究的背景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于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结合我院实际,从此以后我们开展了兽医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面对我国畜牧产业现代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兽医体制改革后对兽医人才的要求以及招生数量日益扩张的新形势,学生培养模式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传统的通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现代兽医人才的需求。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研究了历年来我院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提出以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兽医临床专门人才、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分类培养方案。围绕新的培养方案,按分类培养要求,研究和实践课程调整、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双聘导师、学科竞赛等为提升培养质量的改革内容,经过2010年-2012年的教学实践,又对培养方案做了改革,去除了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的培养,提出培养兽医师人才、兽医研究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方案,经过2013年至今的教学实践,初步证实兽医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提升教学效果,缩短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间的差距具有明显改进作用,该培养模式经过进一步的实践论证,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7.1.2 主要内容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兽医学专门人才的需要,准确定位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一整套专业综合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形成动物医学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地,把动物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在办学思想、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学科,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动物医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殊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教学优秀的要求,把动物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在办学思想、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学科,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以学生为本,“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兽医体制改革后对兽医人才的要求(官方兽医、职业兽医、技术推广),打破现存动物医学专业通才教育及脱离社会需求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以政府重点支持,高校重点培养,企业重点需求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动物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该类人才能够在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从事兽医学、医学与生物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与技术产品研发工作;培养兽医临床专门人才,该类人才能够在兽医业务部门、畜牧生产部门、公共卫生部门以及大型养殖企业与兽药企业从事动物临床疾病诊疗、动物疫病防控、兽药与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等工作;培养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该类人才能够在畜牧兽医管理与执法单位以及相关企业,从事畜牧兽医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与食品安全监管以及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专业培训等工作。

2)研究制定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模具,有什么样的模具就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培养方案就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了培养不同类型的兽医人才,我们将兽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分成三个模块、四部分。

三个模块:分别指即公共课教育教学模块、专业培养教育教学模块和个性发展教育教学模块。公共课教育教学模块完成学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教育教学模块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教学模块则根据学生就业及未来发展目标,分类进行培养,设置不同课程,针对性进行实践教学训练。

    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业必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在第五学期前完成;第二部分为兽医临床实践,实施兽医专业技能训练(小学期) 兽医临床教学实习,在第六学期完成;第三部分为学生拓展与个性化培养环节,针对培养的兽医专业人才的就业出路,开设不同模块的选修课,培养适才对路、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兽医人才,在第六、七学期完成;第四部分为毕业设计与科研训练,在第八学期完成。

    具体执行时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动物医学专业导论教育,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规划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在学生有了较好的人生职业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发展目标从动物医学专业设置三个分类培养方向(模块),即兽医领域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方向、兽医临床专门人才方向和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方向选择自己的方向。

根据对毕业生及在校生的调查结果,计划将前期经过6个学期兽医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培训的学生,按照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方向1个自然班(30人左右)、兽医临床专门人才方向1个自然班(30人左右)和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方向1个自然班(30人左右)的规模进行划分和后一学年的个性化培养。以实现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的兽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3年以后,按照兽医研究型人才模块1个自然班(40人左右),兽医师人才模块1个自然班(50人左右)。

3)研究形成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提出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新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理念是根据社会需求及兽医专业学生自身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类培养,初期设计3类培养方案,即: 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后改为兽医研究型人才)、兽医临床专门人才(后改为兽医师人才,包括动物医院兽医师、宠物医院兽医师、养殖场保健兽医)和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动物卫生监督与执法、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公共卫生)的培养。 

1)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确定了3个培养方向,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将4年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分成了全科兽医学习阶段和分类培养阶段两个大的阶段,以达到动物医学专业分类培养的目标。

第一个阶段:目的是培养全科兽医,要求只要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政治理论课、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完成课程实验、课程实习与3个月的兽医临床实践,取得相应的学分。第一阶段完成后,保证学生能够成为行业领域里合格的全科兽医,可以胜任基本的工作要求。在前6学期完成。

第二个阶段:目的是分类培养,即按照3个类型培养兽医研究型人才、兽医师人才与高水平管理复合型人才。在后2学期完成。

在第6学期5-8月安排的3个月临床实习时,进行学生专业兴趣与就业意愿调查,根据学生的意愿分别安排去宠物医院、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养鸡场、警犬基地、兽药厂、疫苗厂、政府的动物疫病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口岸动物检疫机构等单位,在学院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和聘请的“双师型导师”指导下进行。实习前由带队教师对实习基地进行调研,根据实习单位的疫病防治现状和技术需求,制定实习方案,确定学生针对性的实习内容,同时针对即将开始教学实习,实施为期四周的兽医专业技能训练(小学期),确保实习的实际效果,通过实习有效解决单位的技术难题,变求“被实习”为主动“邀实习”,解决实习安排难的问题。

三个月实习后,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岗位要求与个人兴趣有了切身的体会,在第7学期初进行分类编班,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成3个类型,分别开设选修课,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

8学期为毕业论文与科研训练,这个环节是分类培养的继续和深化。

2)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后改为兽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选修课程:生物技术导论、科技写作、动物生理学专题、动物生物化学专题、试验设计、动物医学专业英语、动物医学研究前沿专题、常用仪器操作与应用等。

毕业论文:完成选修课程学习后,兽医研究型学生就进入到毕业论文与科研训练阶段。对于取得免推研究生资格的同学,毕业论文与科研训练时间为第7、8两个学期,学院为这些同学配备科研实力强的导师进行科研训练。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在第7学期就安排进入导师实验室,根据试验项目情况可以由导师给予充足的复习考研时间,解决了过去由于考研时间与实习时间、毕业论文时间冲突导致实习与毕业论文落空的问题,这些同学则在第7学期寒假与第8学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既满足了学生考研的需要,也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3)兽医临床专门人才(后改为兽医师人才)的培养

选修课程:兽医药剂学、经济动物疾病学、动物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兽医临床病例讨论、小动物手术学、宠物疾病防治与美容、动物保健技术、兽医影像学、兽医师资格考试入门等。

完成选修课程的学习后,对于兽医师人才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就业去向,另外安排3个月针对性强的多元化实习,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即临床实践的3+3模式”。

毕业论文: 兽医师人才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在实验室从事研究课题,也可以生产问题为题目在继续实习的过程中完成,如调查报告、病例报告、流行病学分析、免疫效果评价、治疗效果评价等。对于那些通过3个月临床实习就选定了就业单位的学生,前后加起来可以有近1年的实习时间,这部分同学属于顶岗实习,这期间的实习就可以当做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发工资,受到企业与学生、家长的三重欢迎。

4)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的培养

选修课程:兽医管理专题、管理学概论、市场营销学、农业推广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动物福利与保护等。

毕业论文: 这部分同学就业的去向是大多选择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完成选修课程学习后,就进入到毕业论文与科研训练阶段。在第7学期就安排进入导师实验室,根据试验项目情况可以由导师给予充足的复习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时间,解决了过去由于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与毕业论文时间冲突导致毕业论文落空的问题,这些同学则在第7学期寒假与第8学期安排进政府的畜牧兽医管理、卫生检疫或相关对口企业单位的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既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又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4)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设立“双师型”教师岗位

企业对市场行情、疫病流行形势及现阶段畜牧生产模式的理解程度远胜于在校教师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这是不争的现实,也是在校教师难以克服的短处。然而兽医教育应当以服务社会、解决生产问题为目标。这就形成了当前兽医学专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兽医学专业人才技能需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的方法是让企业家走上讲台,让教师走向企业。因此为提升我校兽医人才培养质量,选聘了12名企业兽医主管或政府兽医官教师参与一些课程的讲授及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将生产实践理论技能带入课堂,同时推进在校教师与企业的接触,弥补了教师临床实践技能的短缺。这就是我们提出来的“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5)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促进农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探索高等农林院校与农林科研机构、企业,用人单位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用人单位参与培养。因此我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改革中建立了兽医人才培养 “走出去”的新型培养模式,与国内、疆内大中型养殖企业、兽药与疫苗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的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等39家单位联合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彻底打通了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7.1.3特色与创新之处

1)分类培养模式主要特色在于突出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与就业意愿,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社会、家长、学生三满意。

2)分类培养模式强化了实践育人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寓于培养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大四阶段没有毕业就学会了“看病”,从培养环节上改变了当前部分用人单位认为中国兽医教育的通病“毕业生不会看病”的偏见。

3)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了我国兽医教育长期以来培养“兽医院兽医”的旧的培养体系,提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培养“畜牧场兽医”与官方兽医的理念,建立了用人单位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聘请企业家、官方兽医担任“双师型”导师,既解决了学校无法解决扩招后大批学生缺乏实习基地的问题,又解决了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的难题,将兽医临床实践与学生就业环节通盘设计,提高了实习效果,增加了就业率,实现了双赢。

4)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一是按照学生兴趣,志向进行定向培养,使学生的主动性与求知欲显著提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二是课程设置中除必修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外,还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开设特色选修课程,并使其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兽医研究型人才):强化外语、专业基础课以及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科技创新动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按研究生考试相关要求进行培养,显著提高考研的录取率。兽医临床专门人才(兽医师人才):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是动医临床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在课程设置及技能培训上参照国外兽医专业课程设置及指导教师负责制的方法,按兽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要求进行培养,在专业理论与临床治疗技术上将明显提高,学生就业后可独立从事动物医学临床及相关领域的工作。高水平畜牧兽医管理复合人才:强化畜牧兽医的管理、卫生检疫、技术推广等技能培养是高水平动科动医管理复合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及技能培训上加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等相关内容的培养,毕业后可从事畜牧兽医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6)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由于采用定向培养,按不同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可通过直读研究生,在兽医相关部门及企业对口就业等,大大提高就业率,同时用人单位也选择了自己满意的人才。

7.1.4实践效果与社会评价

分类培养模式从2010开始实施后,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非常认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从原来的50%提高到了2017届的9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往学校出经费安排实习许多单位不愿接纳,现在用人单位纷纷提高待遇争抢接受学生实习。学生的就业率也从以往的70%左右,提高到了近年的90%左右。

此外,在分类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大多数教师来自于兵团,一半以上的实习单位是兵团的企、事业单位,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大约60%的本科毕业生留在新疆工作,并且毕业生普遍具有吃苦耐劳和务实的精神,以实际动手能力强,能独立开展工作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许多毕业生因此很快走上了领导岗位,得到了好的社会声誉。